□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明瑞
8月23日,虽已入秋,但天气依然炎热。在钧瓷发源地禹州市神垕镇李胜强钧瓷艺术工作室,李胜强正沉醉于拉坯创作中。展厅里的一件件艺术作品令人瞩目,其中《日月同辉》系列作品给记者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钧瓷的创新,是在博大深奥的钧瓷文化基础上、在与器物耳鬓厮磨中建立起来的。”李胜强回忆说,那是2006年的一天,他在窑口的工坊为一件冼施釉。当时他给那件冼内外施了两种满釉色,待烧成后,他惊喜地发现,冼的外壁均匀的蓝釉如洗练的碧空,静谧优雅,而内壁满施的红釉灿如云霞,亮丽醒目,与宋钧的“蓝钧泛红斑”有异曲同工之妙。
之后,他屡次尝试,以传统器型冼为基本载体,器物内底部同心圆施以两种满釉——外蓝里红。型与釉的巧妙结合,看上去浪漫又克制,让人过目难忘。尽管如此,但他还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一次修坯时,无意中他拿的刀具与坯体发生碰撞,在坯体上留下了一些不均匀的纹理,看似很乱,但似乎多了些味道。
能不能把这些看似杂乱却丰富的纹理用在器物上?
经过李胜强不断地控制坯体的软、硬与刀锋的利、钝,富有秩序美感的跳刀纹呼之欲出。加上窑口当时已经成熟的满釉支烧工艺,使得器物中心一轮红日似云霞如灯火,热烈而深沉,同心圆外围是一轮更大的明月,澄澈的蓝釉明净、纯粹,两者交织在一起,绽漾出淡淡的光芒,好似月落与日出偶遇,鎏金璀璨。他给作品取名《日月同辉》。
古时候,人们认为日月同辉是一种吉兆,有前途光明、和谐包容、步步高升之意。作品《日月同辉》在型、釉的提炼和表达方面给人极强的感染力,堪称一件大主题、大情怀、大气势的作品,表达了同心同德、圆满和谐的美好愿景,彰显出百折不挠、奋斗自强的博大胸怀,闪耀着人文艺术和吉泰祥和的光芒。
2008年是李胜强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作品《日月同辉》,他喜获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头衔,还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日月同辉》带来的幸运,激励着他砥砺前进。

随着《日月同辉》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李胜强将传统的钧瓷艺术融入生活中,陆续设计出同系列的实用瓷器壶、杯、茶叶罐等,可赏、可观、可用——钧瓷真的“活”了。
《日月同辉》系列作品古典雅致,内沉静深翠,外随性跳脱,于简单中生出一分自然情趣,使人耳目一新,得到了很多藏家的青睐。
人物简介
李胜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原陶瓷行业社会责任突出贡献人物。1994年进入杨志钧瓷艺术创作室,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志为师,勤学苦练拉坯技艺,潜心研究新釉种,特别注重探索浸釉、喷釉规律,在传承中大胆创新。其作品《攀登》《西域佛音》荣获“百花奖”金奖。
艺术心语
创作多年,有些许感悟:一是感恩。是恩师带我进入艺术殿堂,在他的引领下,我才得以朝着艺术的方向阔步前行。二是拼搏。上天不倦懒惰人,多年来,家到工坊、工坊到家两点一线的不懈追求,才有了今天的收获。三是坚守。30年来,我始终怀抱一颗工匠之心,每件作品都是思想和技艺碰撞的结晶。
编辑:魏乾坤
审核:郭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