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就该敢说心里话”,单士兵新书《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首发

时间:2025-07-27 17:55: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龙帆 实习生 刘名扬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作品也通常被视为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事实上,40多年来,一些茅奖作品已经经典化,有些作品仍在经典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则已被淘汰出经典作品范畴。那么,一个普通读者该如何阅读茅奖作品?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如何从这些作品中获得精神的养分?

2025年7月27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新书发布会现场,单士兵(左)、六神磊磊正在分享该书籍。首席记者 龙帆 摄

以一个普通读者兼专业评论员身份,重庆资深媒体人单士兵花了3年时间,完成了一项重读茅奖作品的“另类实验”,“实验”成果便是53篇个性鲜明的书评。日前,这些书评集结为《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并于7月27日在第33届书博会主会场重庆展区发布。发布会上,单士兵与六神磊磊就新书展开对谈。正如六神磊磊所言,单士兵这些文字与传统书评有别,但“文学批评就该敢说心里话”。

三年磨一剑打造“一个人的经典”

《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收录了单士兵于2024年一年间,在《重庆日报》副刊开设的“写在茅奖边上”专栏中发表过的53篇茅奖作品评论。专栏刊发后,他对内容又进行了大量修改整理,并按照茅奖作品书写的内容设立了“编年体”框架。他坦言,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动笔之前,光是前期准备就花了整整两年时间,之后的陆续发表耗时一年,所以这本书可谓‘三年磨一剑’,我完成了一部‘一个人的经典’。”

单士兵正在分享该书籍。首席记者 龙帆 摄

重读茅奖作品的念头,与单士兵的本职工作有关。因为在报社分管文化副刊业务,他长期编审报纸读书版。但在阅读了大量书评作品后,他发现不少书评对普通读者并不够友好,文本生涩和理论艰深,不利于读者真正发现经典,不利于推动全民阅读走向高质量。“重新发现中国文学经典,梳理当代作家如何看待我们的历史,找到这些作品与时代痛感的联结点,需要书评人提供更符合大众阅读的文本,需要从作品中提炼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元素,因此,把目光投向当代小说来寻找经典,聚焦到茅奖作品也就成为应有之义。”他说。

从2022年开始,先是用整整两年,单士兵深度阅读了迄今评出的53部茅奖作品,同时认真准备相关学术材料,从整体上构架好观点框架。接着,从2024年的第一周开始,他在报纸开设“写在茅奖边上”专栏,每周一期,每篇3000余字,从无间断,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完成书稿的初稿。其间甘苦,如同饮水,冷暖自知。

单士兵正在给读者签名。首席记者 龙帆 摄

“这项工作既有价值又极具挑战。”他坦言,这种重读要透视茅奖评选的细节,讲述茅奖作家的人生,评析茅奖作品里的人物命运,梳理茅奖作品对历史的反思,总结茅奖作品的时代价值,既要立足文学本身,也要跳出文学,以更自由和随性的笔触,通过政经的、社会的、文化的视角,为大众阅读提供一个体系化的认知判断。

“文学批评就该敢说心里话”

六神磊磊与单士兵相识已久,在他看来,单士兵是一个对自己的写作特别自信,并且极富情怀的人,“他心里总有一团狂热的火,这一系列书评的写作,就是他以谦虚的方式所完成的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六神磊磊笑称,《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让他读到了一种久违的“冒犯感”,“不难想象,针对53本茅奖作品的这一系列评论写起来压力巨大,但文学批评就该敢说心里话。这本书有尺度、有棱角、有锋芒,与时下的很多隔靴搔痒、枯燥乏味的文学评论相比,这些文字有智慧、有见解、有启发、有力量。”他认为这些评论不但切入角度独具匠心,而且穿插了很多茅奖评奖的故事和曲折经历,读起来很有意思。

他说:“尽管有些茅奖作品的文学价值有争议,但文学本就像流淌在历史的山峰夹缝里的河流,受时代格局影响呈现不同状态:有的浩荡,因为时代波澜壮阔;有的幽深,因为时代曲折,它只能从山涧中流淌出来。”

“这些文学评论融合了我20多年的时评写作的经验和技法,的确存在难度,因为每篇文章我都努力让它和时代发生联系。”单士兵表示,自己非常尊敬传统学院派对作品价值和技法的梳理,“但作为大众传媒人,我觉得学院派书评离普通读者有距离,他们的概念、逻辑难免生涩,反而会增加阅读难度。所以我就想从传播角度出发,讲清楚茅奖作品的优点,书中对茅奖作品既有致敬也有批评,判断标准完全出于个人化的阅读的初心。”

他坦言,一些老作品在豆瓣等平台被读者反映“读不下去”,其实好作家会打磨作品结构,但多数读者可能看不懂像《繁花》《回响》的叙事结构。因此,他试图在评论中跳出作品本身,将笔触延展到作者的人生和时代经历上,写出“边上的事”,“最终目的是想让大家都‘不负经典’,共同参与到作品的经典化过程。”

《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新书发布会现场。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当天,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重庆新华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锋等嘉宾也出席了发布会并致辞。张者盛赞,这部书评是对53部茅奖作品的全景展示,是一项了不起的巨大工程,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阅读索引价值,也是适合广大普通读者走近茅奖作品、感受经典文学魅力的一部重要指引。程锋表示,这部作品是对茅盾文学奖40年历程的深情致敬,单士兵以资深媒体人的敏锐和跨界视野,打破学术壁垒,融合社会评论深度与散文感染力,将53部茅奖作品化为53篇灵动深刻的文章,让经典成为可感可触的中国故事,搭建起经典与时代的对话,为创作者树立价值境界,呼唤扎根时代的写作,向社会传递人文温度,让文学成为照亮生活的火种。愿这本书引领更多人走进茅奖的“星辰大海”,在经典中读懂中国,在阅读中不负时代。

原稿点击:“文学批评就该敢说心里话”,单士兵新书《不负经典——写在茅奖边上》首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