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资料图

云南时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咖啡包装车间。记者冉光雯摄
2025年5月10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中国品牌日昆明市地方特色活动将关注点聚焦在云南咖啡品牌上。一方面,加大培育发展云南咖啡品牌力度,充分挖掘昆明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助力云南咖啡IP打造,让中国品牌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从政府部门的蓝图描绘到专家从业者的实践分享,从两个重量级交易中心揭牌到特色咖啡品牌集中亮相,活动在全方位展示区域咖啡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为产业链各方勾勒了一条清晰的云南咖啡产业创新升级道路。
昆明处在产业链关键一环
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咖啡行业规模2654亿元、人均年饮用16.74杯、年增速超15%;全国咖啡店突破20万家,年新增7万家。从整体看,中国咖啡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同时,近年来,云南咖啡实现价值跃升,“咖位”不断刷新,是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产区。2024年,云南咖啡农业产值近50亿元,同比增长13%,咖啡精品率达31.6%、精深加工率达80%,“云咖”产业迎来黄金期,成为全球咖啡产业新极点。
漫步昆明街头,既有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咖啡头部企业线下体验店,也有专注特调、滴滤等创意产品的社区品牌店,还有设备轰鸣、赶单出货的咖啡工厂,咖啡香气氤氲。昆明虽不产咖啡,但近年来,二产、三产发展要素在昆明加速聚集,2024年,昆明咖啡全产业链产值达91.77亿元,拥有各类涉咖啡企业2400余家,咖啡生产主体和品牌效应逐步增强。
在全国千亿级市场蓝海中,昆明如何发挥资源、区位、人才等优势,在做大做强咖啡产业的同时助力“云咖”出滇出海?昆明多地给出答案。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凭借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便利的进出口环境、交通区位等优势,呈现咖啡生豆贸易、烘焙加工、冷萃提取、速溶产品开发等产业链聚集态势;通过持续为精深加工赋能,进一步提升在南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市场的占有率,为昆明及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注入经开活力。滇池度假区从一杯咖啡到一条旅游黄金岸线,正全力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依托奔爱咖啡IP,深化“咖啡+艺术节”“咖啡+马拉松”等跨界融合,让滇池畔的咖啡香飘世界,为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提供实践样本。
强强联手提升“云咖”附加值
在2025年中国品牌日昆明市地方特色活动暨云南咖啡品牌活动上,昆明市西山区与昆山市共建的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和云南咖啡品牌创新孵化基地揭牌,标志着云南咖啡产业进入标准化交易和品牌化培育新阶段。
据介绍,两地共建的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和云南咖啡(长三角)分拨中心,预计6月底进入试运行。西山区将依托云南咖啡豆产地优势,打造咖啡豆产地集散交易中心,承担咖啡仓储、加工、品牌建设以及供应链配套建设等关键职能;昆山市将设立长三角分拨中心,负责市场推广、分销及产品进出口等服务。
昆山中咖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洋说:“云南咖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占有率和认知度越来越高。合力建设云南咖啡联合交易创新中心就是要实现‘云南种、昆山销’的产业格局。”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昆山拥有中国最大的咖啡精深加工集群和进口贸易集群,通过双中心协同,“云咖”能更高效进入长三角乃至全国市场。“云咖”将借力东西部资源整合,携手长三角经济圈构建“从产地到市场,从种植到品牌”的产业共同体。
“我们不是简单地搬运原材料,而是要把优势资源汇聚到昆明市、西山区,把‘云咖’产业做大做强。”西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振杰表示,将以双中心为起点,统筹云南及南亚东南亚优质咖啡资源,重点开展咖啡仓储、加工、品牌建设及供应链配套建设。同时,与昆山及华东地区谋求更多合作,在高原特色农业、高端食品加工等方面寻找合作契机,为云南咖啡产业及高原特色农业赋能添力。
当天同步启动的云南咖啡品牌创新孵化基地,是全省首家挂牌的咖啡品牌孵化基地,将为云南咖啡产业精准打造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周期、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创业服务生态。同时,西山区还将围绕滇池沿岸、文创园区、历史街区,打造集咖啡烘焙体验、文化展示、研学培训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让国内外游客既能品味醇香咖啡,又能沉浸式感受西山之美。
推动“云咖”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昆明市与西山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与“云咖”产业实现双向奔赴?活动中,资深从业者、咖啡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度交流。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云南省咖啡现代产业学院院长李宏认为,“优一产、强二产、精三产”是未来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方向,昆明作为云南咖啡产业核心,未来可瞄准“全球咖啡产业聚集区”“全球咖啡创新中心和人才聚集高地”“中国咖啡文化新高地”“云南咖啡产业总部基地”等目标,建设中国乃至RCEP区域第一个配套齐全、体系完整、要素聚集的综合型现代化咖啡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等科研资源,改善人才培养基础条件,支持高端咖啡师资队伍招引,汇聚全球顶尖咖啡研发创新力量;选址昆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区域,以咖啡为主题进行街区风貌改造,融入云南民族元素与咖啡文化符号,建设咖啡文化地标建筑,形成中国咖啡IP;以昆明为产业核心,建立昆明与主产区、旅游城市的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云咖”从种植、加工到文旅消费的全产业链深度融合。
“西山区要进一步发掘利用云南咖啡原产地优势,与种植、初加工环节的州(市)、企业形成更紧密合作。”云南省咖啡产业专家组组长夏兵认为,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逐步实现“从种子到杯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种植与研发相结合的过程中,西山区还有许多发展机会。他建议,要发挥云南海口产业园区长坡片区制造优势,提升咖啡加工设备水平,推动咖啡加工向数字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咖啡大市场,发挥区位优势,加大周边国家原料采购力度,打造东南亚咖啡加工和贸易中心。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亚洲咖啡协会副秘书长李功勤表示,目前云南咖啡行业存在人才欠缺、人才吸引力不足、从业者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技术型人才、商业型人才和文化类人才的需求极大,加大内培外引力度成为解题之道。他建议,西山区应加强与省内高校和辖区咖啡馆、咖啡工坊的合作,成立人才实训基地,形成“学校+企业”双导师机制,同时与国际性咖啡组织、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设立咖啡考培认证点、咖啡人才培训中心,面向南亚东南亚打造西山咖啡产业劳务品牌。(昆明日报 记者冉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