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餐盒的温度,丈量城市基层的幸福半径——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雪莲社区“四向发力”提升治理效能

时间:2025-07-03 10:15:00

雪莲社区党委书记张盛龙为78岁独居老人徐佩英送餐。(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6月26日13时10分,阳光正暖。在沙依巴克区吉祥小区里,78岁的独居老人徐佩英从雅玛里克山街道雪莲社区党委书记张盛龙手中接过餐盒,眼中泛起感动的泪花。

“阿姨,今天雅居百姓食堂做了西红柿炒鸡蛋、辣椒炒肉,还有米饭。”张盛龙说。

从雪莲社区到老人家有两公里,想着让老人吃上一顿热乎的午餐,张盛龙顾不上给自己打饭,开车先往老人家里飞驰。像徐佩英这样的独居老人,雪莲社区有10户。早、中、晚三顿饭,只要老人在群里说一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或者党员都会准时免费配送。

给独居老人免费送餐,仅仅是雪莲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曾经,雪莲社区面临着老旧小区连片、群众需求复杂、治理力量分散等诸多难题。如今得益于在沙依巴克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创新推出的“四向发力”工作法(横向织网:党建联盟“一竿子插到底”;纵向夯基:破解难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轴向聚力:志愿品牌“精准服务暖民心”;径向提亮:居民自治“一揽子参与”),雪莲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就像一只灵巧的手,以党建为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精心织就了一张资源高效联动、服务精准贴心的“幸福网”。

党建领航:联盟聚力,织就治理幸福网

“以前办证跑断腿,现在党员上门代办;过去停车靠‘抢位’,如今智能管理井然有序。”57岁的社区居民王华茹说。

话语中满是对社区变化的肯定,而这质朴的感慨,正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体现。

为了打破以往条块分割的治理壁垒,雪莲社区党委积极行动起来,联合教育、园林、学校等12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区域化党建联盟。这就好比搭建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平台”,让各个单位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优势互补、协同作战。

同时,社区着力构建“社区党委—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小区的每一栋楼、每一个家庭。如今,在社区的每一个片区都设有党小组,每一栋楼都有党员中心户,真正做到了党组织的全面覆盖。

“三联三共”是社区党建联盟的工作理念,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服务联手”,推动实现“要事共办、难题共商、资源共享”。自成立以来,联盟已累计召开 12次联席会议,成功解决了绿化养护、商圈管理等8件跨部门的复杂问题。

就拿老旧小区停车难题来说,这曾经是让居民们头疼不已的“老大难”问题。社区党委、居民委员会主动牵头,深入挖掘闲置土地,积极协调园林局对边角地进行改造。党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到新增停车位的规划和建设中。经过一番努力,新增了86个停车位。同时,引入智能停车系统,并安排党员志愿者引导停车。居民李玉溪看着小区里整齐有序的停车位,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过去各管一摊,现在联盟单位一起‘搭台’,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回家不用为找车位发愁了!”

环境焕新与服务升温:双管齐下,提升居民幸福感

破解难题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环境整治方面,社区党委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让社区“焕新颜”。

社区党委和居民委员会将环境整治视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举措。一方面,组织力量对公共空间的杂物展开全面清理,累计清运杂物35吨。曾经,地下室堆满纸壳、楼道摆放着淘汰家具、废弃的花盆……这些杂物不仅阻碍了消防通道,还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党委副书记再努热·沙吾提和记者谈起往昔公共空间存放杂物的问题时,仍记忆犹新。如今,那些堆满杂物的角落变得干净整洁,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另一方面,社区党委科学规划儿童游乐区、健身步道等便民设施。孩子们在游乐区里尽情欢快地玩耍,老人们在健身步道上悠闲自在地散步,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去雪莲社区的路上有近两公里的上坡路,同行的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朱红告诉记者:“今年以前,这里人车混行,一到雨雪天气,路面无法步行,社区专门设立了暖心车,每天接送居民和学生。现在路面铺成了柏油路,人行道和车行道分开,给居民解决了大难题。”

此外,老化的水电管网一直是居民生活中的隐患。社区党委下定决心,对老化的水电管网进行全面更新,铺设改造的管网长达10公里,直接惠及390户居民。居民张永亮高兴地说:“以前家里的水电经常出问题,现在管网更新了,再也不用担心突然停水停电了,社区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社区打造了一支“红色代办队”,党员们主动靠前服务,为居民代办政务事项和各类生活服务。无论是办理证件、缴纳费用,还是咨询政策,党员们都会耐心地为居民解答和办理。累计服务达1800余次,居民满意度高达100%。

考虑到社区老年群体的需求,社区开办了雅居百姓食堂,精心推出低糖低脂套餐。党员志愿者们还主动承担起为辖区10户独居老人送餐上门的任务。每天到了饭点,志愿者们就会准时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老人手中。

除此之外,社区还设有理发室,邀请理发师志愿者每月开展一次义剪活动,对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这些贴心服务让社区的“人情味”更浓了。社区投诉量下降45%,物业缴费率从原来的65%稳步提升至92%,居民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6%,实实在在地彰显出治理的成效。

反诈护民与居民自治:多措并举,绘就治理新画卷

为守护居民的财产安全,社区成立反诈心理辅导队,积极开展反诈宣传工作。党员志愿者们走街串巷,向居民们发放反诈宣传资料,讲解各种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累计举办12场反诈讲座,成功拦截6起诈骗行为,并为10位受骗居民提供了及时的心理疏导。

居民刘巧玉就曾遭遇过诈骗。那天,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称是某银行的客服,说她的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要将资金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刘巧玉一开始有些慌乱,给包户干部发去短信求助。就在这时,社区的反诈志愿者正好在附近宣传,得知刘巧玉的情况,赶紧上门劝阻,并向刘巧玉详细讲解了这种诈骗手段。刘巧玉这才恍然大悟,心有余悸地说:“反诈志愿者反复提醒我们各种诈骗手段,要不是他们,我的养老钱可就保不住了!”

“石榴籽”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开设舞蹈、书画等课程,每月平均参与活动人数超过300人。居民们在这里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还组织了“社区购物节”,联动商家捐赠物资帮扶困难家庭,受益居民多达3000人次。在社区雅居百姓食堂,外卖小哥阿不力孜·吐尔逊江喝着热茶,一脸满足地感慨:“这里能歇脚、能充电、一份家常拌面才8元钱,真的像一个暖心的港湾!”

由老党员、物业、业委会共同组建的“红色管家团”,成为社区基层自治的重要力量。通过“板凳会”这种接地气的议事协商形式,“红色管家团”定期组织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社区里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已成功解决宠物扰民、楼道堆物等88件居民身边的烦心事。有一次,小区里有一户居民养的狗经常在晚上叫个不停,影响了周围邻居的休息。居民们将这个问题反映到了“板凳会”上,“红色管家团”立即行动起来,上门与养狗的居民沟通,向他宣传依法文明养犬。经过一番努力,养狗的居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解决了宠物扰民的问题,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

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推行积分激励制度。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雅居百姓食堂就餐优惠券。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成功培育出环保队、文艺队等5支社区社会组织。

居民们还自主策划了“旧物市集”“邻里节”等12场精彩活动。在“旧物市集”上,居民们将自己闲置的物品拿出来交换或售卖,既环保又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在“邻里节”上,大家一起表演节目、品尝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社区物业投诉率下降50%,“垃圾分类比赛”参与家庭超过90%,社区处处洋溢着居民自治的活力。

“基层治理既要‘资源沉下去’,更要‘民心聚起来’。”张盛龙说,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化“四向发力”机制,积极拓展智慧养老、云端艺术等更多便民场景,让党建联盟的“服务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力”。

从过去的“被动等”变为现在的“主动送”,雪莲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将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居民共治紧密串联起来,绣出了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