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最近,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亮相。这可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一套扎紧钱袋子的"铁规矩",咱们老百姓的民生账本可能要添新零头了!
12年前的老条例迎来大改版,核心就一句话:该省的钱一分都不能浪费!公务接待别想变相旅游,招商引资不许当公款吃喝的遮羞布,就连公车采购都要优先国产新能源。
【三大省钱杀手锏】
1️⃣ 舌尖上的"紧箍咒":公务接待标准透明化,工作餐人均不得超过当地食堂价,想吃山珍海味?自己掏腰包!
2️⃣ 车轮上的"红绿灯":公车采购必须国产优先,新能源车成新宠。
3️⃣ 楼堂馆所"瘦身计划":超标办公室一律整改,有地方把领导办公室隔出会议室,网友点赞:"这才叫空间管理大师!"
【省出来的民生大礼包】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三公"经费比疫情前下降26%,省下的钱都流向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就像老话说的"政府紧一紧,民生松一松"。我们看到有的地方用节约资金给乡村小学装了50台空调,孩子们再也不怕冬冷夏热了。
【年轻公务员现身说法】
95后公务员小李展示手机里的公务用餐APP,"现在出差住连锁酒店是常态,扫个码就能比对市场价,想超标都没门路。"
专家指出,这次修订不是要过苦日子,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就像居家过日子,政府带头精打细算,咱们老百姓的民生大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记者:文菱 凌慧
审核:常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