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发布会。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太原市多种举措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正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近年来,太原市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方位提升稳产保供能力,确保“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质量提高。
2024年,太原市蔬菜产量80.7万吨,总量有余,但冬春自给率不足。为此,太原市不断优化“万亩千片百园”产业布局,采取大田蔬菜设施化、中小拱棚天桥化、老旧温室升级化、新建温室现代化的“四化”措施,推动自给率提升。通过抓养殖大县优布局、抓规模养殖场增数量、抓畜禽良种提质量,实现生猪产能稳定增长。2024年,新投产1个年出栏12万头生猪项目,全年猪肉产量2.46万吨。大力推广“鱼混+”生态养殖新模式,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建成了一批设施渔业养殖池,2024年水产品产量3672吨。
今年3月,太原市印发了《关于大力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三年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大力提升太原市农产品自给率,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太原市持续开展“百万乡品进省城”活动,精准对接省城居民需求,力促农业经营主体、批发市场与加工流通企业融合,鼓励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丰富省城居民多样化农副产品需求。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产地,合理布局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保障农产品高质量出村进城,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更顺畅。
同时,严优并重,强化监管,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加快农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全市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联保联供。山西中部城市群五市共建农产品生产基地联保联供名录,深化跨区域合作保供,实现市域间互补供应。实时监测农产品价格,多部门会商研判,合力推动“菜篮子”产品生产、市场流通和价格调控等工作落地。
都市现代农业作为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的农业形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无限的潜力,重塑着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它不仅是保障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的坚实后盾,更是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居民情感交流的关键纽带。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