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守护着市民们的健康。他们,就是晋城市的疾控监督员。今天,让我们跟随一名基层公卫人员兼疾控监督员的脚步,看看他们一天的工作,感受晋城市试行疾控监督员制度的显著成效。
清晨7点50分,晋城市城区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灯已亮起,公共卫生科家庭医生代会廷正忙着整理登记打码机、血压计、身高体重扫码设备,为即将开始的老年人健康体检做准备。

体检现场,老人们陆续到来,面对听力不好的张奶奶和抱怨抽血太疼的李爷爷,代会廷耐心解答他们的每一个疑问,帮助他们完成各项检查。一上午的时间,他接待了60多位老人,当“高血压新增2人”的记录跃然纸上时,沙哑的嗓音与酸痛的腰背都化作了欣慰的注脚——早发现,便是与疾病赛跑的第一步,而这也是基层公卫人员工作的意义所在。
中午12点,代会廷匆匆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立即将上午的体检信息精准录入到电脑中。慢性病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辖区内8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档案需要定期更新。电话随访时,他有过被挂断的失落,也有过倾听半小时的耐心,更有档案考核时因一个剂量漏填而反复核对的严谨,这些琐碎的日常,拼凑出守护健康的密码。

下午5点,忙碌的本职工作暂告一段落,但作为兼职疾控监督员,代会廷还需要对辖区内的75家服务站、诊所进行 “网格化” 管理,每季度都要将这些医疗机构巡查一遍。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今天的目标诊所进行巡查,仔细核对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簿和报告卡信息,检查错漏。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这个诊所了,犹记初次巡查时职责混乱、漏报频出的景象,如今已被规范有序取代,疾控监督员制度的成效,正悄然在这些变化中绽放。
晚上7点,代会廷结束巡查回到单位,此时办公室只剩他一人,电脑屏幕的光映着他疲惫的脸,桌子上明天要交的季度慢病分析报表、下周督导计划和未整理的体检表堆积如山,微信群里领导的新任务又接踵而至,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自晋城市试行疾控监督员制度以来,像代会廷这样的疾控监督员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健康,通过他们的辛勤付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持续规范、信息上报更加高效,推动了市、县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初步形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晋城市传染病从诊断到报告由2024年的3.43小时缩短至2025年1季度的3.13小时,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均达到100%。晋城市创新制定的《晋城市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操作手册》更是入选国家疾控局经典案例,为基层医疗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晋城方案”。
疾控监督员以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编织健康防护网。他们是无声的守护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为晋城市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