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底鑫明小区搬迁入住以来,贵定县昌明镇坚持“三强三促”,用心续写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管理“后半篇”文章,迈出了从搬得出到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坚实步伐。
强服务,促提升,资源整合惠民生
昌明镇聚焦搬迁群众生活需求,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资源上,积极推动昌明第二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保障搬迁群众子女享有公平教育机会,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在医疗卫生上,配备标准化诊疗室、药房及基础医疗设备,与县级医疗集团实现药品目录统一采购,推行“小病不出村、大病帮转诊”模式,与上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提升群众就医便利性。在公共服务上,设置便民超市、活动中心、便民利民中心、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文化体育广场等综合服务场所,融社区管理、服务、教育于一体。

强共管、促共建,社区治理有实招
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昌明镇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成立社区党支部,实行党员包保楼层“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工青妇、关工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将服务延伸到小区、渗透到楼宇,服务到群众。同时,从小区搬迁群众中聘请楼长11名,楼长与网格员对分管楼栋共同管理,全面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群众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强产业、促就业,群众增收有门路
产业发展是实现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关键。昌明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选定“黔灵女家政”“皇冠陶瓷”等园区企业作为安置点挂牌帮扶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并积极探索“党支部+社区集体公司+致富带头人+群众”模式,联系本地竹笋收购商、刺梨加工厂等,通过引进微小企业项目、农产品加工等,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助力群众增收。

同时,为就业困难、行动不便等搬迁群体申请保洁员公益性岗位45人,2024年为搬迁家庭落实产业奖补项目,涉及茶叶、刺梨、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惠及119户,奖补资金51.3458万。
通讯员 邹玉萧
编辑 莫宇
二审 虞思滔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