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有人听!青岛市心理援助热线“0532---12356”24小时在线

时间:2025-09-10 16:34:00

半岛网9月10日讯 (记者 孙贴静)凌晨三点,26岁的小夏盯着天花板,手机屏幕映出她发红的眼眶——这是她连续失眠的第七天。工作考核的压力、父母的催婚、闺蜜婚礼上别人成双的身影,像无数根细针扎在心里。她翻到通讯录最底层的“妈妈”,手指悬了半小时,最终还是关掉了手机。9月10日,其实,除了是教师节,还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70万人因自杀失去生命,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人结束生命;而在我国,自杀仍是青少年和青壮年群体的首要非正常死亡原因之一。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被绝望暂时困住的灵魂,更是无数本可以被拉回的生命。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介绍,自杀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长期痛苦积累后的极端选择;自杀可以预防,而主动求助,是最勇敢的“自救”。关于自杀,要先打破这些误解:许多人对“自杀”讳莫如深,甚至存在危险的认知偏差。这些误解,可能成为压垮他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误解一:“嘴上说不想活的人,只是在吓唬人”。研究表明,超过70%的自杀者在行动前曾向亲友表露过绝望情绪或求救信号。“开玩笑”“矫情”背后,可能是他们实在找不到其他出口。

误解二:“谈论自杀会诱导他人模仿”。恰恰相反,坦诚的对话能降低风险。当一个人感到被理解、被看见时,“孤独的绝望”才会开始松动。

误解三:“只有心理脆弱的人才会想自杀”。自杀的诱因复杂,可能是长期抑郁、重大创伤(如疾病、失去至亲)、药物副作用,甚至是“一时冲动”。没有谁“应该”承受这些痛苦。

其次,如果你身边有人“不对劲”,请这样做:预防自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当亲友出现言语暗示,如“活着没意思”“我走了你们会轻松”“你们以后别管我了”;行为异常,如突然整理物品、分发贵重物品、频繁提及“死亡”话题、莫名购买危险物品(如刀具、药物);情绪反差,如极度抑郁后突然平静,或莫名愤怒、哭泣,甚至自伤(如割腕)。作为家人,遇到这些信号时,要多一份敏感和行动。此时,不要否定他的感受(“这有什么好哭的”“你就是太矫情”),也不要急于“讲道理”(“你看别人比你惨多了”)。试着说:“我知道你现在特别痛苦,这种感觉一定很难熬”“你不是一个人,我会陪着你”;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我在”,就能成为照亮黑暗的光。如果他愿意,陪他一起拨打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12356,或带他就医。

当“痛苦超过了承受力”,寻求帮助,不是“软弱”,不是“认输”,而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你很重要,你的痛苦值得被看见,你的生命,值得被好好珍惜。2025年国家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短号码12356。它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多部门联合支持,是全国统一、公益免费的心理援助专用号码,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无论何时,无论何地,12356一触即达,青岛市心理援助热线:0532---12356,24小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