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效的防溺水措施请收好!

时间:2025-08-11 18:18:00

【来源:安顺日报顺风耳】

暑期天气炎热,戏水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更多欢乐,但少年儿童溺水事件也进入高发期,防溺水不容忽视!

为了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广大少年儿童及其监护人应时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了解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技巧。

一、溺水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溺水后要大声呼喊

完全相反,溺水者根本无暇呼喊,人体本能会后仰张大嘴呼吸,同时还会过度换气、双腿僵硬、游不动。

误区二:游泳圈可以很好保护孩子

游泳圈是非专业漂浮装备,人们常用的游泳圈是帮助孩子暂时漂浮在水面上的辅助工具或玩具,当水流变化,游泳圈可能倒扣,导致溺水发生。

误区三:只有户外野游才危险

泳池中、澡盆中、开放性水域等,都是可能发生溺水的场所,3厘米深的水就可能导致幼童溺亡。

误区四: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特殊情况都会导致无法正常游泳,发生溺水。

误区五:溺水者得救后就没事了

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同时还有可能导致其他器官和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二、必知“六不”原则

儿童青少年要谨记“六不”法宝。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结伴野泳。

*不在无救生设施水域玩耍。

*不到不熟悉水域游泳。

*不盲目下水施救。

*不在身体不适时游泳。

三、家长监护要点

当水面高过孩子膝盖,危险已悄然降临。预防的核心在于破除“浅水安全”幻觉‌。

1.主动陪伴:儿童游泳时保持“一臂距离”监护,避免监护人“在场但分心”,比如看手机、聊天等,危险的发生只在一瞬间。

2.装备防护:为儿童配备合格救生衣、漂浮工具。

3.环境排查:清除家中水桶、浴缸等溺水隐患。

4.杜绝“浅水无害论”的致命后果:当水深超过‌手臂长度‌时,一旦人体失去平衡,头部持续没入水中引发呛水,形成“挣扎→呛水→更剧烈挣扎”的循环。

四、溺水应急处理

自救技巧

*仰面漂浮术。

*保持冷静,采用“水母漂”姿势节省体力。

*利用附近的漂浮物等物品增加浮力。

生命只有一次,预防胜于救援!请家长务必与孩子共同学习防溺水要点,远离河湖、水库、池塘、水坑等危险区域。记住: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藏杀机,任何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成为致命陷阱。守护生命,从远离危险水域开始!

来源@花溪教育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